星期二

2025年第1期(总第517期)目录

2025-03-17 14:22:00


专栏1 | 中国经贸

美国贸易政策的逻辑与中美经贸关系走势

——特朗普内阁对华贸易政策展望

王孝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中美关系是当今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建交多年以来,中美经贸关系经历了从合作共赢到战略遏制的复杂转变。2024年11月,唐纳德·特朗普再次在美国大选中胜出,即将二度入主白宫。特朗普在上任之际,大肆鼓吹增加关税,为中美经贸关系增添了不确定性。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逻辑是以维护美国自身国家利益为根本目的,受到国内政治体制特点驱动,由自身经济运行规律决定并以特别国际地位维护自身贸易霸权,而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嬗变受到全球价值链的催化加速作用。美国贸易政治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基于国会立法权力和总统及政府机构的行政权力组成的一系列贸易政策工具箱,用以打压我国。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即将面临出口承压,对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中美脱钩风险增大,大国博弈常态化、持久化呼唤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此,我国应合理调整国内经贸政策、积极推动对外投资和产业链延伸、加强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持续扩大中国对外贸易影响力。

词:中美经贸关系  关税政策  贸易保护  贸易的政治经济学

 

高标准FTAs条款与供应链贸易:动向与应对

宫毓雯(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特聘副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

盛    (南开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摘要:高标准FTAs条款一定程度上是为因应全球价值链贸易有序发展而生的。然而,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等全球性挑战,各国逐渐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置于具体产业战略措施的优先位置,高标准FTAs条款也成为维护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制度型保障。文章主要基于世界银行深度贸易协定(DTA)数据库展开统计分析和梳理,深入研究与供应链紧密相关的高标准FTAs条款发展动向,为我国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统筹推进制度型开放、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政策参考。

词:供应链  自由贸易协定  高标准经贸规则  制度型开放

 

供应链通道国对中美供应链的影响及政策启示

杨志浩(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杨丹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

内容摘要:近年来,美国加紧推动对华供应链“脱钩”,此举虽然导致中国对美直接出口出现收缩,但却未能阻止中国嵌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文章尝试从供应链通道国视角解释这一现象,探讨中国推动供应链重塑的路径选择和政策方向。研究表明:第一,美国对华供应链“脱钩”成为影响全球供应链重构的重要因素,并在中美供应链之间催生出通道国,构成了维系中美供应链关联的“反脱钩”力量;第二,中美供应链通道国主要分布在欧洲和环太平洋地区,属于发展中国家的通道国在中美供应链之间发挥了主要的连接作用;第三,美国实施供应链“友岸化”政策弱化了供应链通道国的连接作用,而中国采取更加开放的贸易政策有助于提升供应链通道国的连接作用。为此,中国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强化与供应链通道国的多重交织性;有序引导产业国际转移,推动转移产业在供应链通道国安全合理布局;以中间品技术提升和出海主体壮大为抓手,提升我国对全球供应链上游的控制力。

词:供应链  通道国  “友岸化”政策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中韩半导体产业链竞争与合作态势分析

——兼论美国“芯片法案”的影响

王家琛(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后)

李雨潮(河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刘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中韩两国作为全球半导体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技术合作与贸易往来密切,两国半导体产业链竞争合作态势与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韧性、稳定性高度相关。文章在讨论中韩半导体产业链合作现实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半导体产业链基本结构,测算中韩两国半导体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并分析美国《芯片和科学法案》对中韩半导体产业链合作产生的影响。文章认为,短期内该法案将冲击中韩半导体产业链,但长期影响有限,并从产业政策协同、产业集聚、资源整合及自主创新角度提出了中韩两国加强半导体产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词:半导体产业  中韩贸易  产业链合作  《芯片和科学法案》

 

专栏2 | 国际商务

增加灵活性的诸边谈判机制促进WTO改革研究

韩承斌(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林发勤(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

内容摘要:当前,科技革命蓬勃发展,新兴经济体群体崛起,全球经贸格局发生巨大变化,WTO的现行规则和机制也出现了不相匹配、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如WTO规则供给不足,在现代农业、电子商务、跨境数据流动等领域未能有效覆盖等。我国作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巨大,被众多国家赋予了很高的期望,应当积极有为,密切关注WTO当前面临的问题并积极参与相关问题的解决。为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我国可从诸边谈判模式入手,引入更具灵活性和包容性的谈判机制,弥补现有多边谈判的局限性。在确保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同时,推动各方就新兴领域达成务实共识,从而增强WTO规则体系的适应性和覆盖范围。最终,通过多边和诸边机制的有机结合,助力WTO在新一轮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推动开放、包容、可持续的全球化贡献力量。

词:诸边谈判  WTO改革  开放式诸边协定  多边贸易体制

 

专栏3 | 一带一路

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服务贸易潜力分析

孙玉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亚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生)

内容摘要:数字服务贸易作为中国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新引擎,其影响因素及贸易效率值得深入探析。文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采用2007—2021年中国和14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据,分析双边数字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测算贸易效率、潜力和扩展空间。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双方数字服务贸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人口规模和地理距离则抑制双边数字服务贸易发展;互联网用户渗透率、政府效率指数、是否签订含数字贸易条款的协定、数字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等因素能够显著降低贸易非效率,而政府治理水平指数却对非效率项具有正向作用;中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服务贸易的效率整体不高但潜力很大,当前数字服务贸易扩展空间最大的是非洲地区,其次是南美洲地区。文章的研究结果能够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服务贸易发展及贸易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词:数字服务贸易  一带一路  贸易效率  贸易潜力

 

专栏4 | 国际经贸理论与方法

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如何促进中国与伙伴国的产业转移?

周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董明烨(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成明(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内容摘要:当前,全球产业布局加速重构,中国正积极推动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以优化产业布局。研究区域贸易协定的深化如何影响产业转移,有助于中国合理利用协定的制度优势完善产业转移策略。文章实证结论表明: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对中国向伙伴国产业转移的促进效应尤为显著,且该效应是通过提高国家开放度,特别是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得以实现;对于高收入水平、高制度质量的国家和高技术行业而言,协定深化的促进效应更显著;中国承接产业转移时,协定深化的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市场与资源导向型行业,中国向外产业转移时,协定深化的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和技术导向型产业;高标准的区域贸易协定更有利于中国与伙伴国的价值链合作,有利于协定双方参与以对方为枢纽的复杂价值链;条款异质性充分印证了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的“第二代贸易政策”特征及其对产业转移的促进作用。未来,中国应积极签署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实施差异化的区域合作和产业合作策略;推动中国和伙伴国的开放度提升,优化双方的营商环境;通过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延伸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外循环张力。

:区域贸易协定深度  WTO+条款  WTO-X条款  产业转移

 

专栏5 |    

美国对华301措施的新动向、影响与中国应对

李    季(英国萨塞克斯大学法学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内容摘要:2024年9月1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对华301关税最终措施发布公告,拟围绕新能源等战略部门建立贸易制裁、贸易救济和产业补贴的政策体系。美国对华301措施的发展折射出三点新动向:拓宽领域、提高税额,注重配合国内绿色与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的补贴政策成为潜在目标,贸易救济手段更加丰富;重点关注中国进口产品,以对华措施成效作为301条款修订的关键考量。美国对华301措施的发展不仅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的出口造成负面影响,还使中美出口贸易受到冲击,在华外商投资水平下降,增加中美贸易争端风险,影响未来中美贸易合作。对此,我国应畅通中美对话与合作渠道,强化WTO争端解决机制手段,善用301条款磋商机制,围绕301条款改革做好风险评估与预定方案。

词:301措施  中美贸易  WTO  争端解决机制  对外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