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024年第12期(总第516期)目录

2025-01-20 15:09:00

专栏1 | 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制度创新是否增强地区产业链韧性?——来自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证据

赵春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晓凡(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郭家琛(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产业链韧性是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以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为表征的服务贸易制度创新在抵御产业链安全风险、增强产业链韧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以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交错双重差分法和城市面板数据,探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对地区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能够显著增强地区产业链韧性。其中,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通过提升实质性创新、优化制度性营商环境以及推动区域集聚发展,增强地区产业链韧性;在沿海地区、政府扶持力度高和服务业主导地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对地区产业链韧性作用更强。此外,随着地理空间距离增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外溢效应在增强周边地区产业链韧性时呈现出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的非线性趋势。文章为全面、深刻地理解服务贸易制度创新的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为提升我国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

词:产业链韧性  服务贸易制度创新  制度型开放  现代化产业体系

 

专栏2 | 中国经贸


政策工具视角下欧美碳减排政策比较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王新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讲师,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研究员)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危机的加剧,碳减排政策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文章从政策工具的角度出发,梳理和对比分析了欧盟和美国在碳减排政策中监管工具、经济与金融工具、市场化工具以及信息工具上的实践和差异。研究发现,欧盟通过严格的立法框架和碳排放交易体系,确保政策的长期稳定性并促进成员国的共同执行,早期推动了碳市场交易支持绿色转型,并通过对外推行能源规则及推动国际合作扩大影响力;美国则更多依赖财政激励与地方创新,基于市场机制灵活推动低碳技术和工业脱碳。在考虑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差异的基础上,中国可适当借鉴欧美经验,进一步完善碳市场建设、加大创新技术支持和政策协同,整合优化产业效能,推动碳减排政策的精细化管理,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词:碳减排  比较分析  政策工具  政策经验


RTA中环境规则与对外贸易低碳转型

张志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随着区域贸易协定(RTA)中环境规则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多,有关RTA中环境规则如何影响对外贸易低碳转型的问题已成为学术界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以涵盖环境规则的RTA签订为准自然实验,运用1995—2018年66个经济体的配对数据和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考察RTA中环境规则与对外贸易低碳转型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RTA中环境规则显著降低了单位出口额中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存在显著的对外贸易低碳转型效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发现该结论仍然成立。此外,这种效应存在着显著的产品、行业、环境规则内容及经济体对等等多重异质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RTA中环境规则主要通过促进知识共享和能源结构升级来推动对外贸易低碳转型。文章为中国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

词:环境规则  对外贸易低碳转型  准自然实验


JSI谈判模式下中国国际数字贸易规则的建构

王林彬(新疆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邓小婷(新疆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数字贸易的发展推动国际经贸规则步入数字经贸规则时代,对传统国际经贸规则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美西方发达国家在数字贸易领域抢占规则制定话语权,形成发达国家数字同盟圈,在跨境数据自由流动、计算设施(数据)本地化存储及个人信息保护等数字贸易核心议题上已占据有利地位,给中国带来巨大谈判压力。中国应另辟蹊径,选择灵活开放的区域联合声明倡议JSI)谈判路径,精选谈判议题,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对宽松的谈判空间。中国可以依托一带一路平台推动形成以数据自由流动为基本原则、数据安全流动为限制性指导原则的一带一路区域JSI,最终构建国际数字贸易规则的中国模板,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数字贸易规则谈判话语权。

词:联合声明倡议  联合声明倡议谈判  数字贸易  国际数字贸易规则

 

专栏3 | 一带一路


共建一带一路助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

张坤领(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GVC)的视角,在对粤港澳大湾区GVC地位与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共建“一带一路助推粤港澳大湾区GVC攀升的理论机理,并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实现GVC攀升和产业升级的可能路径。研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GVC正沿着传统“微笑曲线”向中高端提升,同时推动着“微笑曲线”的趋平,但进一步的攀升也存在一定挑战。共建“一带一路”在拓展GVC水平分工网络,促进“双向开放”“以我为主”的GVC构建等方面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可依托“一带一路”倡议,通过积极塑造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GVC、主动嵌入发达国家主导的GVC、自主拓展“以我为主”的GVC等多重路径,摆脱GVC“被俘获”,实现产业升级。

词:全球价值链  一带一路倡议  粤港澳大湾区  产业升级


以机制化建设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刘均胜(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张中元(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内容摘要: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是推动“一带一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更多领域加强合作,推进“一带一路”机制化建设,既是应对全球战略性新变化的有效途径,也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有利于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增长面临的更大风险和不确定性。过去十余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立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合作体系,未来可将供应链保障机制、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合作机制、重点项目的筛选机制、引导社会资本的激励机制作为优先重点领域。“一带一路”机制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多层次主体、多领域交流的机制化建设,创新合作路径;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引领,分领域、分阶段推进,保障机制建设的可行性和制度的有效性;还要坚持机制合作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妥善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合作机制的挤压。

词:一带一路倡议  机制化建设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共建数字丝绸之路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

韩亚品(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内容摘要:基于生态视角看待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生态内国家之间具有紧密的共生依存关系。然而,在逆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全球数字经济生态割裂的问题成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主要障碍。文章首先从全球数字经济产业链的碎片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和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等方面,分析数字丝绸之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从争夺数字经济主导地位、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数字经济利益诉求不同等方面,深入思考全球数字经济生态割裂问题的成因。最后,提出加快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政策建议,包括推进数字丝绸之路产业链生态建设、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治共享和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数字经贸规则等。

词:数字丝绸之路  生态  数字经济  产业链   经贸规则


专栏4 | 法    律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与CPTPP相应规则:挑战、借鉴及对标

      (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摘要:加入CPTPP进程中,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在该框架下面临挑战:公权力嵌入公司治理边界不清,出资人出资权和管理权利益实现不明确,从而可能和授受CPTPP框架下被禁止的非商业援助挂钩;问责监督程序缺失或不完善,以及透明度尚待提高等情形均可能被界定为破坏竞争中性。统筹视野下,OECD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发布指引性文件,对竞争中性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进行比较全面的示范性规则指引。鉴于CPTPP缔约方不少都属于OECD成员,OECD的指引性文件对CPTPP的影响不容忽视。我国在加入谈判和国内实践两方面均可借鉴其相应文件,完善对国有企业的治理模式并分类施策,从而积极主动与CPTPP做好规则对标。

词:国有企业  公司治理  CPTPP  OECD  竞争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