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4年第10期(总第514期)目录

2024-11-08 15:45:00



专栏1 | 虹桥论坛之声

美国对中国出口管制的特点及其对中国进口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国家进口研究中心主任)

卢紫薇(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近年来,美国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以高新技术领域为核心,对中国实施的出口管制政策持续加强,并呈现出口管制对象更具精准性、出口管制政策更具联动性、出口管制更趋联盟化、出口管制更加意识形态化等特点。在美国对中国实施出口管制政策的影响下,自拜登政府执政以来,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半导体产品尤其是高端集成电路产品总额大幅下降,中国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自美国盟友进口的高端集成电路产品总额也明显下降。为了积极应对美国攻击型的出口管制,我国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强供应链风险管理,合理布局多元化跨国供应链;完善自主出口管制体系,加快出口管制人才队伍建设;区分国别采取差异化策略,分化瓦解美国主导的排华联盟;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在高水平开放中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关 键 词:美国  出口管制  中国进口  半导体产品  出口管制体系

 

专栏2 | 新质生产力研究专栏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水平对外开放: 理论逻辑、现实挑战与政策建议

刘婉欣(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李    (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崔日明(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教授)

内容摘要:新质生产力赋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展示出层次分明的驱动逻辑:经济增长层面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政治保障层面开创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科技外交新格局,技术进步层面推动了技术标准国际化和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制度创新层面推动了更深层次的制度型对外开放。但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水平对外开放仍面临如下现实挑战:国内各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地缘政治风险与全球信任赤字、技术的封锁与技术标准的争夺,以及制度性贸易摩擦与合规成本的增加。因此,我国亟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强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制定并实施支持创新的政策,推动颠覆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制定绿色生产标准和认证体系,稳步扩大制度型对外开放。

关 键 词:高水平对外开放  新质生产力  制度型对外开放

 

数字经济制度型开放驱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机制、挑战与路径

李宏兵(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孔维不(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刘子鹏(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内容摘要: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需要制度型开放作为政策保障,而数字经济制度型开放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文章首先梳理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与数字内涵,明确并介绍了数字经济制度型开放的概念、内容和具体实践。其次,针对数字经济制度型开放的内容,从数字规则对接、数字规制与管理加强、数字标准建立和国际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对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推动作用。最后,基于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覆盖较低、数据法律基础不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不足、数据产权与收益分配制度政策供给缺乏、国际合作不畅等挑战,提出数字经济制度型开放驱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词:数字经济  制度型开放  新质生产力  国际规则

 

专栏3 | 中国经贸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对外贸易新特点、新优势和新思考

孙旭光(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竺彩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

内容摘要: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循环模式出现调整,外贸发展逻辑从以外循环驱动为主转向以内循环驱动为主,中国外贸也由此呈现三个新特点:一是外贸依存度下降;二是贸易竞争力和自主性提升;三是国际循环模式调整使贸易关系出现“东升西降”。与此同时,基于国内大市场的全面创新和国家竞争优势,中国外贸呈现出全面竞争优势,即:既保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又不断在战略新兴产业中培育出新的优势产品。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循环新模式面临市场和技术双重风险,新优势更是面临贸易壁垒增加和贸易摩擦加剧的挑战。为构建更加可持续的国际循环新模式,我国须着重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推动构建自主可控的全球技术生态体系,为新循环提供持续引领动力;二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优势;三是推动货物贸易优势向服务贸易优势转化;四是推动国际循环模式从“贸易型出海”向“生态型出海”转变;五是妥善应对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维持“东升”缓和“西降”趋势。

词:新发展格局  国际循环新模式  国家竞争优势  贸易摩擦  生态型出海

 

中国服务业高水平扩大开放的路径研究

李晓雪(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路红艳(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林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内容摘要: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国际竞争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国服务业开放进程加速推进,并呈现出“边境后”、集成式、主动开放以及供应链融合等特征,这意味着中国服务业开放进入了新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思路和路径推进相关领域开放。同时,中国服务业开放面临的国际环境日益复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经贸规则加速重构,服务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均推高了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尽管当前中国服务业开放实践已取得良好成效,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在开放广度、深度、精度、韧性与质效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未来,中国服务业应统筹推进边境与“边境后”开放、对内与对外开放,建立多层次协同的开放制度体系,加强产业促进,完善风险防控,并增强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词:服务业  制度型开放  服务贸易  国际经贸规则

 

专栏4 | 法    律

数智时代安全例外条款的适用边界探析

——兼对 TikTok 剥离法作法律分析

卢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组织学院讲师,比利时根特大学法学博士、博士后)

王盈颖(美国波士顿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TikTok剥离法的通过,引发其是否违反国际规则及能否援引安全例外抗辩的质疑。在当前数字与智能时代背景下,TikTok面临的挑战并非偶然。文章以TikTok剥离法为例, 在更广泛视域下对安全例外条款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适用边界进行了探析,并且发现安全例外的适用虽非不可能, 但应满足严格的条件。就数据安全与算法主导的认知域安全威胁而言,至少需证明:跨境数据传输或信息分发已引发社会危机或动荡,或招致与武力冲突相当的危险;措施实施于“国际关系中的其他紧急情况”时期(WTO规则)或通过必要性测试(国际投资法)。美国显然并未满足这些要件,不具合法性依据。在多边框架下,安全例外不应成为各国逃避义务、肆意打压对手的工具与借口。

词:安全例外  国际经贸规则  TikTok  数据安全  算法安全

 

专栏5 | 国际经贸理论与方法

跨国专利申请驱动了国际贸易网络吗?

王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曲如晓(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摘要:跨国专利申请作为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不仅加速了国际技术创新的扩散和转移,也促进了国际贸易关系的形成和维系。文章基于1998—2020年贸易数据以及跨国专利申请数据,在网络研究框架下,比较分析了国际贸易网络和全球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并利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估计跨国专利申请对贸易网络结构演进的影响。通过对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分析发现,全球创新网络与贸易网络结构有一定相似性,但国际贸易网络更加紧密,有着更高的集聚性。在专利申请关系密切的国家(地区)之间有着更紧密的贸易联系。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居于中心地位的国家(地区)在贸易网络中也更具重要性和影响力,反之则不然。进一步研究发现,全球创新网络显著驱动了国际贸易网络的演进,而贸易网络的内生自组织过程强化了创新网络的驱动作用。

词:国际贸易网络  跨国专利申请  全球创新网络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


龙头企业与出口产品比较优势演变升级

——基于中国地级市的微观证据

杨沐纯(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

雷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赵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内容摘要:不同于强调宏观层面技术水平和资源禀赋的传统贸易分工理论,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开始关注微观企业在出口中的作用,特别是单个企业对于形成出口模式的影响。文章基于中国龙头企业占据较大出口份额的事实,在地级市层面分析龙头企业对比较优势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地级市的出口贸易存在龙头效应,即便在考虑宏观基础条件的情况下,龙头企业对地级市出口仍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龙头企业能够通过生产力溢出、信号效应和集聚效应发挥带动作用;最后,龙头企业对地区比较优势升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不同地区和行业的龙头效应均存在差异。目前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龙头效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和贸易结构升级的方向之一。

: 龙头效应  比较优势演变  中国企业  区域开放  出口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