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8期(总第512期)目录
专栏1 | 新质生产力研究专栏
国际比较视角下的新质生产力:经验借鉴与实践路径
霍伟东(辽宁大学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锦涛(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发展阶段对我国生产力发展质态提出的新要求,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实践。尽管新质生产力是中国语境下的概念,但发展先进生产力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诉求。因此,文章选取全球GDP总量排名前四位的国家即美国、中国、德国和日本作为研究对象,以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内涵为依据,通过比较我国与三个发达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和全球创新指数的差距,找到目前束缚我国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堵点和卡点,并在此基础上,从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式发展、深化“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三个方面提出我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全要素生产率 全球创新指数 国际比较 实践路径
专栏2 | 中国经贸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内在逻辑、赋能渠道与实践路径
马林静(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齐冠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梁 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内容摘要: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存在历史契合性和实践必然性。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贸易强国建设的渠道为:以开放式发展厚植贸易强国建设的要素基础;以开放新优势打造贸易强国建设新动能;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贸易结构更趋优化;以开放促改革构筑贸易强国建设的制度保障;以开放之道引领创建普惠共享、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在明确赋能渠道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包括:推动深层次制度开放,形成以制度开放效应为核心的贸易强国建设新动能体系;推动内外开放联动发展,以高效畅通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赋能贸易强国建设;实施更大范围对外开放,以多维度的开放势能优化对外贸易区域市场结构;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增强我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制度性权力,塑造贸易强国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
关键词:高水平对外开放 制度型开放 贸易高质量发展 贸易强国
IPEF对RCEP供应链合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全 毅(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
高军行(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访问学者)
内容摘要:印太经济框架(IPEF)是美国对华地缘政治博弈和经济竞争的制度工具。目前,IPEF成员已经达成供应链韧性协议、清洁经济协议和公平经济协议,只有贸易议题还存在较大分歧。IPEF在谈判议题和合作机制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这在供应链韧性协议上体现得较为明显。因此,IPEF供应链韧性协议一旦实施,将对RCEP供应链合作产生影响,破坏亚太地区根据比较优势形成的产业链与供应链合作,形成两个平行的供应链。为此,RCEP成员应继续深化区域内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中国尤其要强化与周边国家的供应链韧性规制合作,提高供应链的安全性。
关键词:印太经济框架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供应链 中国与东盟
全球产业补贴竞赛新动向、对华影响与应对策略
胡贝贝(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金子怡(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硕士研究生)
靳玉英(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摘要: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情绪上升,世界各国经济政策内顾倾向加剧。为了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和科技竞争中谋得主导权,很多国家出台了多种形式的补贴法案,导致全球产业补贴竞赛强度显著上升。通过对全球产业补贴竞赛主要参与国的立法趋势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产业补贴呈现多样性、隐蔽性、专向性和绿色化等特征。全球产业补贴竞赛对我国吸引外资、制造业发展、中间品贸易、国内就业、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造成了潜在影响。我国可从优化整体营商环境、加强多边合作以抵制“脱钩断链”、避免产业过快无序迁移、加强人才培养、合理区分非法补贴与合法补贴、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采取措施应对全球产业补贴竞赛的挑战。
关键词:产业补贴 补贴立法 对华影响 应对策略
专栏3 |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现状、挑战与应对
谭小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雅涵(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果,其中资金融通对“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与金融合作持续完善,资金规模扩大,投融资结构持续优化,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多元化金融支持体系已初步形成。然而,面对全球不确定性加剧与逆全球化浪潮的现实背景,“一带一路”建设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文章从资金融通的角度出发,对当前“一带一路”投融资模式进行梳理,剖析当下金融支持体系建设面临的风险和机遇,继而提出应当秉持风险管控理念,整合国内外信用和资金资源,创新国际化融资模式,以提高海外项目投资的效率和安全性,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 资金融通 多元化金融支持体系
专栏4 | 数字贸易
中国对东盟数字产品贸易长期巨额逆差分析
张远鹏(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超男(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内容摘要:中国对东盟的数字产品贸易长期处于巨额贸易逆差地位,并且贸易逆差呈现出“先升后稳”的发展态势。中国对东盟数字产品贸易长期巨额逆差的主要原因包括:全球产业链分工下中国大量进口东盟的电子元器件产品而加工组装后出口美欧等市场,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美国对中国在东盟市场数字产品贸易的挤压打压,东盟国家对数字产品的消费能力有待提升,东盟国家数字产品贸易的营商环境有待改善,中国数字产品的市场拓展能力有待提高等。为此,中国应全面加强在“一带一路”和RCEP框架下的高层沟通与对接,努力帮助东盟国家消减数字产品贸易壁垒与障碍,持续加强中国企业在东盟的市场开发和本地化策略执行力度,深入开展数字产品贸易的标准与规则制定。
关键词:中国—东盟 数字产品贸易 贸易逆差 全球产业链分工
中国对RCEP伙伴国数字产品出口的新特征、新挑战与优化路径
董安然(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张兵兵(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曹历娟(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内容摘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实施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迈入了新阶段。文章采用2005—2021年中国数字产品出口数据,从出口规模、出口结构和出口技术复杂度等维度对中国出口RCEP伙伴国数字产品的新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数字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也有所提升。但同时中国数字产品的出口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在产品结构上偏向于信息通信技术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领域的出口规模相对较低;在地区结构上高度集中于日本和新加坡,对其他东盟国家的数字产品出口量偏低。此外,中国数字产品出口还面临数字核心技术“卡脖子”、数字产品贸易保护规则不完善等诸多新挑战。因此,未来中国应以RCEP生效实施为契机,从促进数字产品出口升级,推动数字核心技术革命性突破,共建数字贸易规则、完善数字产品安全保障体系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推动中国数字产品高质量出口。
关键词:RCEP 数字产品 数字贸易规则 出口技术复杂度
专栏5 | 法律
国家安全例外条款在数据跨境流动中的适用研究
廖 丽(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副教授)
武子微(武汉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国家安全例外条款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因存在条文模糊等法律问题,国家安全例外条款在实践中适用于数据跨境流动领域的合法性、合理性仍然值得商榷。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国经常援引国家安全例外条款提出抗辩,或将国家安全作为限制数字贸易的理由。面对国际经贸领域逐渐出现的国家安全例外条款的泛化适用倾向及我国企业遭到不合理制裁的问题,我国应重视对国家安全例外条款适用于数字贸易领域的理论研究,明确我国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理念和国家安全例外条款在数据跨境流动领域的合理适用标准,积极推动国际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发展,为促进全球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关键词:国家安全例外条款 数据跨境流动 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