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024年第4期(总第508期)目录

2024-06-14 10:09:00





专栏1 | 中国经贸

中国增加自周边国家进口的事实、问题与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明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增加自周边国家进口是国家提出的重要工作,也是中国践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具体实践。中国增加自周边国家进口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有利于为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中国动能。但是,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经贸合作程度总体不高、部分周边国家地缘政治风险较高、沿边地区边民互市贸易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制约了中国增加自周边国家进口。因此,中国政府要加快沿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周边国家建设基础设施提供支持;加快与周边国家签署自贸协定,调动周边国家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大力发展沿边地区的边民互市贸易,积极探索建立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进口风险预警防范机制,保障自周边国家进口的稳定性;积极宣传周边命运共同体意识,加强同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合作。

关键词:周边国家 进口 基础设施建设 沿边地区 边民互市贸易

 

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成就、经验与展望

彭兴智(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黄宝莹(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雯琳(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是亚太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在政治安全事务合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人文交流合作等层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顶层设计与相互尊重、共商共建与注重民生、开放包容与绿色发展分别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铸牢合作基础、凝聚合作共识、指明合作路径。当前,RCEP生效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机遇,但也面临美国印太战略及其配套策略、区域内部地缘政治经济矛盾等新挑战。展望未来,中国和东盟应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高质量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快制度型开放并共同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在RCEP框架内共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关键词: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国际贸易中的碳壁垒:发展趋势、影响及中国对策

符大海(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内容摘要:近年来,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由,加速实施碳壁垒政策,引发全球绿色贸易壁垒的新变化,对全球贸易格局、产业链布局及国际经贸规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将碳壁垒带来的挑战转化为推动国内绿色贸易发展及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新机遇。文章首先阐释碳壁垒的内涵与特征,并在梳理和总结全球碳壁垒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碳壁垒对全球气候治理、国际贸易、全球产业链和中国对外贸易的潜在影响,最后提出我国应对碳壁垒的国际和国内策略,旨在为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和绿色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支持。

关键词:气候治理 碳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


专栏2 | 数字贸易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及相关制度设计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诸子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海南自贸港制度体系建设对跨境电商发展产生了影响:特殊的海关监管制度将使海南自贸港跨境电商业务范畴发生变化,货物贸易自由化措施将推动海南自贸港跨境电商多模式发展,独特的税制安排将减少税收制度对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的阻碍,自贸港服务贸易及投资开放政策将有助于跨境电商完善服务。与此同时,海南自贸港关于跨境电商的制度设计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现有国内的跨境电商监管方式或将不再适用海南自贸港,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或将不适用于海南自贸港,跨境电商生态化服务的发展将成为海南自贸港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海南自贸港可完善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放大跨境电商在海南自贸港发展的优势。

关键词:跨境电商 海南自贸港 制度创新

 

跨境电商中的数字服务税:国际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博士研究生,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曹宁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数字经济推动跨境电商业务蓬勃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跨境电商的数字属性让其在纳税人身份判定、价值产生属地界定和交易性质区分方面存在困难,导致传统税收规则难以适配。文章系统梳理了数字服务税的国际探索历程、数字服务税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和征收数字服务税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我国的应对举措。研究发现,数字服务税的开征会影响跨境电商产品定价、抑制行业投资和创新,但并不能达到限制海外跨境电商扩张和扶持本土跨境电商发展的效果。同时,开征数字服务税还面临纳税主体界定、税收中性原则和国际合作等现实问题。为更好地应对数字服务税的挑战,我国应借鉴数字服务税的国际实践经验,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税收规则制定,建立税务部门与跨境电商信息共享平台,扶持跨境电商发展以提升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跨境电商 数字服务税 数字经济 税收征管 


专栏3 | 一带一路

三外融合视角下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驱动因素、区域特征与发展成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战略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姜瑞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战略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内容摘要: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和先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对外贸易、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呈现出融合发展的特征。文章剖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三外融合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归纳中国与一带一路不同区域国家三外融合的发展特征,最后总结了三外融合带动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合作的发展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与共建国家的合作建议:进一步发挥驱动三外融合发展的积极因素,以一国一策促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 经贸合作 三外融合

 

一带一路投资争端调解机制的构建探究

蒋德翠(广西财经学院法学院教授、中泰法律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伍剑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副总法律顾问、高级经济师)

内容摘要: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经济、法律及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一带一路建设中产生的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间的投资争端显得尤为复杂。调解作为一种替代性争端解决方式,具有其他争端解决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广调解机制具有可行性,但同时也面临一定的现实困境。文章在借鉴其他国际调解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的特殊性,从常设机构的设置、调解介入时间、调解员的资格及选任、调解的时限、调解保密及例外规定、调解的执行等方面构建了具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的投资争端调解机制,以期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行稳致远,同时助力推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投资争端 调解机制


专栏4 | 利用外资

外商投资区域生态位、进化动量与空间分布

——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实证研究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副研究员)

韩家平(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李文琦(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战略定位是战略管理的核心,区域生态位是战略定位的核心。文章将区域生态位视角引入外商投资领域,以2012—2021年外商投资中国内地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探索外商投资区域生态位、进化动量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外商投资中国资源竞争不激烈,区域生态位强度、重叠度不高,生态位宽度较大,外商投资沿海地区较多、大西北地区较少;(2)外商投资中国区域生态位强度和宽度的进化动量较大、外商投资提升空间较大,在大西北地区提升空间较大、沿海地区提升空间较小;(3)中国外商投资空间呈现梯队分布且地理空间呈现高高聚集或低低聚集的正相关关系;(4)外商投资中国区域生态位强度、宽度及强度进化动量对于外贸区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生态位宽度进化动量对区域外贸发展促进作用不明显。由此,文章分析得出如下启示:我国宜促进外商投资区域资源扩展和进化程度、优化外商投资区域资源结构和进化动能、强化外商投资区域协同和产业聚集效应。

关键词:区域生态位 进化动量 外商投资 战略管理 开放经济


专栏5 |法 律

美国对华301措施的美国国内法审视和中国应对启示

——HMTX公司诉美国案为例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教授)

 (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

内容摘要:美国对华301额外关税在美国国内引起了一系列诉讼,美国国际贸易法院(CIT)将HMTX公司诉美国案指定为样本案件。CIT的该案判决没有支持政治问题排除原则的适用,肯定了CIT301关税事项的管辖权,进而认定中国的报复行为构成了与特定的不公平贸易政策相关的行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没有越权。CIT认为USTR未完整履行充分论述征税理由的义务,责成USTR对充分回应利害关系方提交的评论意见做出进一步解释。CIT最终认定USTR的重审决定符合美国法,但标准过于宽松。从本案观察,中国企业需充分利用公众评论程序、求诸关税排除程序,以及协助美国企业诉诸美国国内司法程序,从而尽可能减少额外关税的影响。

关键词:301措施 HMTX公司诉美国案 关税排除